什么是药酒 中医药酒有什么养生功效

2017-08-25 20:50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说到就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喝多了伤身的东西,经常大量喝酒,往往会带来很多的疾病,但在酒中添加一些药物,每日适量饮用或者外敷,是能够帮助我们保护身体的健康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药酒,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

什么是药酒 中医药酒有什么养生功效

 

说到就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喝多了伤身的东西,经常大量喝酒,往往会带来很多的疾病,但在酒中添加一些药物,每日适量饮用或者外敷,是能够帮助我们保护身体的健康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药酒,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药酒、药酒的功效、药酒的制作方法。

什么是药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什么是药酒 中医药酒有什么养生功效

药酒顾名思义就是将药和酒混合起来,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保护健康的事物。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

药酒出现的背景

中国人对酒的研究与运用,可谓炉火炖青。自从有了酒,这杯中之物就被老祖宗们演绎出无数的精彩故事。“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酒幌子”,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于是,就有了武松酒后伏虎的壮举,鲁智深醉打山门的英雄气概,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的千古笑谈等事情。

从酿酒、饮酒到赏酒、论酒,酒已渗透到人类的各个方面,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酒与医素有不解缘,繁体“医”字从“酉”,酉者酒也。这大概是因为先祖们无意中食用了发酵后的瓜果汁,发现了它可以治疗一些虚寒腹痛之类的疾病,从而让酒与原始医疗活动结下了缘。《黄帝内经》有“汤液醪醴论篇”,专门讨论用药之道。

所谓“汤液”即今之汤煎剂,而“醪醴”者即药酒也。显然在战国时代对药酒的医疗作用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现代药酒多选用50—60度(%)的白酒。

其依据是:因为酒精浓度太低不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精浓度过高,有时反而使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溶出。对于不善于饮酒的人来说或因病情需要,也可以采用低度白酒、黄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质酒,但浸出时间要适当延长,或复出次数适当增加,以保证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滔出。制作药酒时,通常是将中药材浸泡在酒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时即可过滤去渣后即可饮用。

药酒功效

药酒将药物置于75%酒精或白酒中浸泡而成。治疗时用手蘸药酒(水)涂于体表而后做手法治疗,具有舒经活血、温通发散之作用。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有温通血脉,宣散药力,温暖肠胃,祛散风寒,振奋阳气,消除疲劳等作用。

适量饮酒,可以怡情助兴,但过饮则乱性,酗酒则耗损元气,甚至于殒命。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故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

其实,酒是一种最好的溶媒,许多用其他加工方法难以将其有效成分析出的药物,大多可借助于酒的这一特性而提取出来,并能充分发挥其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药效(如鹤鸣山道教流传下来的妙沁药酒),这就是药酒历经数十年而不减其魅力的缘由所在。

鹿茸酒和蛤蚧酒等可有效治疗腰膝酸冷、小腹不温、阳痿精冷、四肢怕冷、大便溏泻等症;

当归酒、熟地酒、龙眼酒、丹参酒、鸡血藤酒、地黄酒和核桃酒等可有效治疗心悸失眠、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月经量少、舌淡脉细等病症;

地黄酒、葡萄酒、枸杞酒和双耳酒等可有效治疗身体羸弱、视力模糊、虚烦不眠、潮热盗汗、便秘尿赤、口渴、舌红无苔等症;

人参酒、参芪酒等可有效治疗体神疲、少气懒言、面黄肌瘦、饮食减少、四肢乏力、表虚自汗等病症;

加味八珍酒和十全大补酒等可有效治疗气血两虚、如劳累倦怠、少气乏力、精神萎靡、心悸怔肿、头晕目眩、头晕目眩、健忘失眠等症。

药酒的特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什么是药酒 中医药酒有什么养生功效

将作为饮料的酒与治病强身的药“溶”为一体的药酒,不仅具有配制、服用简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的优点,更因为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效力,提高疗效。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古“医”字,即从“酉”(酒)也。现代研究表明,酒的主要成分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溶解。

中药的多种成分如生物碱、盐类、鞣质、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糖类及部分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等均较易溶解于乙醇中。

乙醇不仅有良好的穿透性,易于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发挥溶解作用,促进置换、扩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还有防腐作用,可延缓许多药物的水解,增强药剂的稳定性。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