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

  • 百部的各家论述

    各家论述 1、《抱朴子》:治咳及杀虫。 2、《别录》:主咳嗽上气。 3、陶弘景:百部火炙酒渍,饮之疗咳嗽,亦主去虱。又主暴嗽。[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牵牛子文献论述

    文献论述 1.李杲:牵牛子,《本草》名医续注云,味苦寒能除湿,利小水,治下疰脚气。据所说,气味主治俱误矣,何以明之?凡药中用牵牛者,少则动大便,多则下水,此乃泻气之药,试取尝之,即得辛辣之味,久而嚼之,猛烈雄壮,渐渐不绝,非辛如何?续注家乃谓味苦寒,其苦寒果安在哉?若以为泻湿之药,犹不知其的也。何则?此物但能泻气中之湿热,不能泻血中之湿热。夫湿者水之别称,有形...[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柿蒂的各家论述

    各家论述 1.朱震亨:人之阴气,依胃为养。士伤则木挟相火,直冲清道而上作咳逆,古人以为胃寒,既用丁香、柿蒂,不知其孰为补虚、孰为降火,不能清气利痰,惟有助火而已。[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茺蔚子的各家论述

    各家论述 1.朱震亨:茺蔚子,活血行气,有补阴之功,故名益母。凡胎前产后所恃者,血气也。胎前无滞,产后无虚,以其行中有补也。[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大戟的各家论述

    各家论述 1.《纲目》:大戟,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地绵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韧如绵,甚峻利,能伤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控涎丹,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凝滞而为痰、为饮、为涎、为涕、为癖。大戟能泄脏腑之水湿,甘遂能行经隧之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千金子的文献论述

    文献论述 1.《纲目》:续随子与大戟、泽漆、甘遂茎叶相似,主疗亦相似,其功皆长于利水,惟在用之得法,亦皆要药也。[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甘遂各家论述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甘遂,今惟用连珠者,然《经》中不言。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入药须斟酌。[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降香的各家论述

    各家论述 ⒈《本草经疏》:降真香,香中之清烈者也,故能辟一切恶气。入药以番舶来者,色较红,香气甜而不辣,用之入药殊胜,色深紫者不良。上部伤,瘀血停积胸膈骨,按之痛或并胁肋痛,此吐血候也,急以此药刮末,入药煎服之良。治内伤或怒气伤肝吐血,用此以代郁金神效。[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没药的历代论述

    历代论述 1.《本草衍义》:没药,大概通滞血,打扑损疼痛,皆以酒化服。血滞则气壅凝,气壅凝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痛且肿。凡打扑着肌肉须肿胀者,经络伤,气血不行,壅凝,故如是。[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地肤子各家论述

    各家论述 1.卢复:地肤之功,上治头而聪耳明目,下入膀胱而利水去疝,外去皮肤热气而令润泽。服之病去,必小水通长为外征也。[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白头翁文献论述

    文献论述 1、李杲:张仲景治热痢下重,用白头翁汤主之,盖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男子阴疝偏坠,小儿头秃膻腥,鼻衄无此不效,毒痢有此获功。[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雾水葛各家论述

    各家论述 1.《闽南民间草药》:露水葛,拔脓效力甚强,无脓者匆用之,以免增痛。[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