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的

  • 冬瓜皮的成分

    成分 冬瓜皮含挥发性成分:E-2-已烯醛(E-2-hexe-nal),正已烯醛(n-hexenal),甲酸正已醇酯(n-hexylformate),2,5-二甲基吡嗪(2,5-dimethylpyra-zine),2,6-二甲基吡嗪(2-ethyl-5-methylpyrazine)。又含三萜类化合物:已酸异多花独尾草烯醇酯(isomultiflorenylacetate),粘霉烯醇(glutinol),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5,24-葫芦二烯醇(cucurbita-5,24-dienol);胆甾醇衍生物:...[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冬瓜皮的临床应用

    临床 1.水肿;该品味甘,药性平和,善于利水消肿。用于治水肿,如《湖南药物志》以该品配五加皮、姜皮,煎服;若治体虚浮肿,如(《浙江药用植物志》)用冬瓜皮、赤小豆、红糖适量,煮烂,食豆服汤。[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冬瓜皮的文献论述

    文献论述 1.《本草图经》:功用与冬瓜等。 2.《滇南本草》:止渴,消痰,利小便。治中风。[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大腹皮的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18m;不分枝,叶脱落后形成明显的环纹。羽状复叶,丛生于茎顶端,长1.3-2m,光滑,叶轴三棱形;小叶片披针状线或线形,长30-70cm,宽2.5-6cm,基部较狭,顶端小叶愈合,有不规则分裂。花序着生于最下一叶的基部,有佛焰苞状大苞片,长倒卵形,长达40cm,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单性同株;雄花小,多数,无柄,紧贴分枝上部,通常单生,很少对生,萼片3,厚而细小,花瓣...[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大腹皮的各家论述

    各家论述 1、《药性类明》:大腹皮,丹溪常用之以治肺气喘促,及水肿药中又多用之,盖亦取其泄肺,以杀水之源也。[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大腹皮的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 异名槟榔皮(孙思邈),大腹毛(《医林纂要》),茯毛(《会约医镜》),槟榔衣(《药材资料汇编》),大腹绒(《药材学》)。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皮。植物形态详槟榔条。性味辛,微温。①《开宝本草》:微温,无毒。②《纲目》:辛,微温,无毒。[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大腹皮的不良反应及治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大腹皮的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大腹皮:略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长4~7cm,宽2~3.5cm,厚0.2~0.5cm。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及残存萼片。内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壳状。体轻,质硬,纵向撕裂后可见中果皮纤维。气微,味微涩。[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陈皮的药材性状

    药材性状 【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水,润透,切丝,阴干。 【性味】苦、辛,温。[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陈皮的优劣辨别

    优劣辨别 对于现在中药市场的检查发现,很多药店和医院使用的陈皮都是颜色晦暗、气味淡薄,质量较次,达不到药用要求。其实并不是陈皮越陈越旧就越好。优质的陈皮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目前市场上的陈皮很多不符合国家标准,。好的陈皮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陈皮的鉴别

    鉴别 (1)该品粉末黄白色至黄棕色。中果皮薄壁组织众多,细胞形状不规则,壁不均匀增厚,有的作连珠状。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增厚,气孔类圆形,直径18~26μm,副卫细胞不清晰;侧面观外被角质层,靠外方的径向壁增厚。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中果皮薄壁细胞中,呈多面形、菱形或双锥形,直径3~34μm,长5~53μm,有的一个细胞内含有由两个多面体构成的平行双...[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陈皮的应用与配伍

    【应用与配伍】 1.用于脾胃气滞证。本品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又因味苦燥湿,故寒湿阻中的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者,用之尤为适宜,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平胃散。治脾虚气滞,腹痛喜按、不思饮食、食后腹胀、便溏舌淡者,可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异功散。若脾胃气滞较甚,脘腹胀痛较剧者,每与木香、枳实等同用,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功。[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