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的

  • 陈皮的药效鉴别

    【药效鉴别】 《本草备要》中有陈皮“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为脾肺气分之药,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宣通五脏”的记载。[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陈皮的中药概述

    【中药概述】 陈皮,别名:橘皮、贵老、黄橘皮、红皮、橘子皮、广橘皮,为芸香科小乔木福建或朱橘等多种橘皮的果皮。辛、苦,温。归脾、肺经。[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陈皮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陈皮煎剂对离体兔肠可降低其紧张性,对阿托品引起的肠管紧张性下降,陈皮可进一步使之舒张。对结扎大鼠幽门形成的实验性胃溃疡,皮下注射甲基橙皮甙,可明显抑制溃疡的发生与发展,并能抑制胃液分泌。[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潺稿树根皮的概述

    概述 潺稿树根皮是一种中药 植物名:潺稿树. 生长环境:本品为常绿小乔木。生于疏林中,或山坡灌木丛中。[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潺稿树根皮的验方、方解、方歌

    验方、方解、方歌编辑验方1:(治热毒疮方)潺稿树根皮、如意草、蒲公英、火炭母各等分,俱鲜用,捣烂外敷。如干用为末,滚水调敷。[详细]

    2016-11-05 08:56 分类:饮食常识

  • 白鲜皮的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芸香科植物 白鲜为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高达1m。全株有特异的香味。根肉质,多侧根,外皮黄白至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有狭翼,无叶柄;小叶9-13,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5-9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密布腺点,下面白绿色,腺点较稀。总状花序顶生,长达30cm,花轴及花柄混生白色柔毛及黑色腺毛;花柄长1-2.5cm,基部有线形苞片1...[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白鲜皮的生长习性

    生长习性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及森林下,山坡阳坡。白鲜生于土坡灌木丛中,山地灌木丛中及森林下,山坡阳坡。白鲜喜欢温暖湿润,耐寒,怕旱,怕涝,怕强移动图片光照。[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白鲜皮的药用价值

    药用价值 药材简述: 白鲜皮出自《药性论》,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要用来治疗“头风,黄疸,可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白鲜皮的成分

    成分 1.白鲜地上部分含补骨脂素(psoralen),花椒毒素(xanthotoxin),东莨菪素(scopoletin),槲皮素(quercetin),异槲皮素(isoquercetin),根含白鲜碱(dictamnine),γ-崖椒碱(γ-fagarine),前茵芋碱(preskimmianine)],茵芋碱(skimmia-_nine),白鲜明碱(dasycarpamin),胡芦巴碱(trigonelline),胆碱(choline),O-乙基-降-白鲜碱(O-ethylnordictamnine),O-乙...[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白鲜皮的临床应用

    临床 运用动物实验模型观察白鲜皮提取物的抗过敏作用,初步探讨其抗过敏作用机制,以及白鲜皮在湿疹中的运用情况。方法:1。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法建立Ⅰ型变态反应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背部蓝色反应斑直径;2。用组胺致豚鼠局部瘙痒法,观察出现豚鼠回头舔擦伤时所给予的磷酸组胺总量;3。用二硝基氯苯致小鼠Ⅳ型变态反应,观察小鼠耳廓肿胀度。结果:1。白鲜皮提取物高、中剂量、低剂量能比...[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地骨皮的用法

    1、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一两,甘草(炙)一分。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地骨皮的文献论述

    1、李杲:四物汤内加地骨皮、牡丹皮,治妇人骨蒸最妙。地骨皮治足少阴、手少阳有汗而骨蒸者。[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