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

  • 夏季养生起居有哪些保健

     夏季养生起居有哪些保健? 夏季由于晚睡早起,相对睡眠不足,所以在经过一上午的学习和工作时,可能有疲劳之感,需要午休做适当的补偿。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易醒的特点,早晨起的又早,到了中午就想打瞌睡,因此,更需要中午休息一下。此外,由于白天气温较高,汗出又多,体力消耗较大、再加上正午时分,烈日当空,此时人体血管扩张,使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从而引起体内血液分配...[详细]

    2016-09-04 23:15 分类:养生保健

  • 三伏天饮食起居如何养生

      一般来说,在最高气温高于35摄氏度的炎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明显较多,而在最高气温达37摄氏度以上的酷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因此,这段时间内要注意防暑降温,保养好身体。[详细]

    2016-09-04 23:15 分类:养生保健

  • 如何做好夏至饮食起居

     夏至虽不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但从中医理论讲,夏至属于阳气最旺的时节,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此时是补养阳气的最佳时机。夏季养生要顺应季阳盛于外的特点,在夏至饮食起居方面都应有所注意。[详细]

    2016-09-04 23:17 分类:养生保健

  • 芒种起居饮食要注意什么

    女人邦保健知识配图  芒种时节,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开始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把这种天气叫做“黄梅天”。另外,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此话告诉人们,端午节没过,气温还会有冷的时候,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去,以免受寒。[详细]

    2016-09-04 23:18 分类:养生保健

  • 小满节气起居饮食等养生要点

     5月21日,太阳达黄经60°,为交小满节气。小满,意为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此时气温明显升高,已进入运气学中的“三之气”,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是厥阴风木,属风属火,养生方面我们要如何改变以适应节气的变化呢?以下向大家谈谈小满养生要点。[详细]

    2016-09-04 23:21 分类:养生保健

  • 肌营养不良起居饮食注意哪些事项

    肌营养不良饮食注意哪些事项?进行性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在治疗进行性营养不良的同时,在饮食上也要加强调整,合理的饮食会有助于疾病的康复。[详细]

    2016-09-04 23:21 分类:养生保健

  • 在饮食起居上如何应对高考

     高考临近,考生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如何调整好整体状态是父母和考生最关心的事。[详细]

    2016-09-04 23:21 分类:养生保健

  • 春季起居决战春困有秘笈

    配图  春光明媚之际是运动养生的好时节。老年人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在保证6-8小时睡眠的情况下,应到室外活动,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根据体质状况和天气情况,还可结伴春游,不但能增添生活乐趣,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能提高大脑神经的调节功能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以抵抗和减弱“春困”等不适。[详细]

    2016-09-04 23:26 分类:养生保健

  • 大寒起居养生

      大寒节气天气寒冷,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空气干燥,雨雪较少,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出一种持续“晴冷”的态势。对老年人来说,本月最需预防的是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由于持续的低温,使得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的工作量增大,容易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干燥寒冷的气候,还容易使老年人患感冒、肺气肿和支气管炎。这些病症都会加重冠心病的症状,并可诱发...[详细]

    2016-09-04 23:27 分类:养生保健

  • 小寒起居养生注意事项

    配图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1月6日左右(1月5日~7日)。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详细]

    2016-09-04 23:29 分类:养生保健

  • 冬至起居养生注意事项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详细]

    2016-09-04 23:30 分类:养生保健

  • 冬至过后饮食起居要注意什么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详细]

    2016-09-04 23:30 分类:养生保健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