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燥

  • 秋分过后“凉燥”来袭 半量进补以免伤阴

    今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了。中医提醒,秋分过后,秋燥从“温”转“凉”,手脚发凉、畏冷等人群可以逐渐服用温补之品。[详细]

    2016-11-05 08:40 分类:养生保健

  • 汤汤水水防秋燥

    北京的秋天秋高气爽,但雨水渐少、气候干燥。专家提醒市民,在干燥的秋季需防“秋燥”,而通过饮食防治秋燥是最好的办法。[详细]

    2016-11-05 08:43 分类:养生保健

  • 处暑过后防温燥

    节令过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不再暑气逼人。“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处暑后,天气往往干燥、少雨,人体皮肤可能会因此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变多、嘴唇干燥或裂口,或大便干结,这就是所谓的“秋燥”。处暑“秋燥”属于温燥,气候变化差异大,常使某些疾病在此时复发或加重,如气喘、过敏性鼻炎等。另外,由于早晚温差大,极易感冒。因...[详细]

    2016-11-05 08:45 分类:养生保健

  • 冬季皮肤干燥如何预防

       冬季气候干燥,因此很多人皮肤都会干燥。空气湿度大大降低,肌肤变得又干又痒,吸水保湿能力大不如从前,涂上保湿品不到一会皮肤又会开始变得干燥。?[详细]

    2016-11-05 08:48 分类:养生保健

  • 秋燥来袭 养生如何防便秘

        秋季是便秘,肛裂,痔疮等各种肛肠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不少市民忽视了秋季做好预防便秘措施,这是一种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秋季,没有夏季烈日下的高温,也没有冬日里刺骨的寒冷,这一季节出现便秘等肛肠疾病,会让市民在生活中遭遇不少尴尬和烦恼。秋季便秘怎么办?欢迎咨询在线医生。[详细]

    2016-11-05 08:48 分类:养生保健

  • 秋季养生:多睡赶秋乏 朝盐晚蜜防秋燥

    防秋乏:每天多睡一会切勿空腹开车 伴随着秋天凉爽天气而来的还有一种普遍的现象―――秋乏。秋乏容易导致人们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特别是对开车一族而言,秋乏容易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有着十余年驾龄的司机黄健跟大家一起分享他如何从睡眠、饮食等方面来预防秋乏的经验。[详细]

    2016-11-05 08:48 分类:养生保健

  • 护心护脑防秋燥,10月不吃这种水果太可惜!

      本文专家: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徐晓静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李纯静[详细]

    2016-11-05 08:48 分类:养生保健

  • 早睡早起 中医养生招有效防秋燥

    编者按:立秋过后,“秋燥”就要来了,那么秋季养生该如何防秋燥呢?下文中医专家介绍了高招,快去看看学学吧![详细]

    2016-09-28 11:15 分类:中医养生

  • 防止秋燥 中医推荐4款养颜汤

     在中医看来,人的健康和气候、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秋天气候干燥,对人的新陈代谢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患病。在秋阳暴晒的天气,刚经受过夏天酷暑“折磨”的人的体质,在初秋就受到酷暑和秋季干燥天气的夹击,因此很容易致病。[详细]

    2016-09-28 11:25 分类:中医养生

  • 中医推荐6款靓汤预防秋燥

    秋天气候主“燥”,在秋季应预防秋燥引起疾病。多补充一些“清润”的汤水,可以滋润皮肤和内脏,减轻燥邪对身体的伤害。下面,小编为你推荐6款秋季防燥的靓汤。[详细]

    2016-09-28 13:26 分类:营养饮食

  • 莲子冰糖炖银耳 防秋燥又养阴

    秋冬宜养阴防“秋燥” 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国玮指出,“秋冬养阴”是秋季养生原则,中医认为保护阴气的关键是要“防燥护阴”。随着降雨逐渐减少,空气湿度下降,燥气会逐渐耗人津液,人就会出现肺、皮肤、大肠等部位的以“燥”为特征的病理现象,胃肠易燥、皮肤易干。[详细]

    2016-09-28 13:40 分类:营养饮食

  • 调整食谱 预防宝宝秋燥

     中秋节已经过去,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有经验的妈妈们说,天凉了,宝宝们又会出现一些新麻烦,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秋燥。每年夏秋转换之际,不少宝宝轻者口燥咽干、嘴唇干裂、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手足心热;重者头痛少汗、咳嗽无痰、流鼻血等,特别令父母操心。如何帮宝宝成功预防秋燥?妈妈们认为调整饮食,增加汤水非常有效。[详细]

    2016-09-28 13:41 分类:营养饮食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