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芷的传说

    民间传说 白芷-植物 【传说一】: 据说北宋初年,南方有一富商的女儿,每逢行经腹痛剧烈,致形体日衰。富商带她欲往京都寻求名医,到汴梁时女儿经期适至,腹痛难忍。正遇一采药老人,仔细询问病情后,老人从药篓中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洗净水煎饮服。富商谢过,按法煎制,一煎服了痛缓,二煎服了痛止,再服几剂,来月行经安然无恙。从此,妇女行经不舒,煎服白芷,在民间广为使用。[详细]

    2016-11-05 08:58 分类:饮食常识标签:传说白芷

  • 三华李

    三华李是翁源最誉盛名的名优、特色水果,翁源县三华镇是三华李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种植三华李历史,有史料记载,三华李种植时间是明朝的嘉靖年间,故三华李有史料记载的种植历史已有近五百年。《辞海》和《中国土特名产辞海》均有记载,三华李是翁源的土特产。[详细]

    2016-11-05 08:58 分类:饮食常识标签:三华李地理标志

  • 三华李的营养价值

    三华李是翁源最誉盛名的名优、特色水果,翁源县三华镇是三华李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种植三华李历史,有史料记载,三华李种植时间是明朝的嘉靖年间,故三华李有史料记载的种植历史已有近五百年。《辞海》和《中国土特名产辞海》均有记载,三华李是翁源的土特产。[详细]

    2016-11-05 08:58 分类:饮食常识标签:三华李营养

  • 香茅生药材鉴定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全体长14-30cm,被白以短茸毛。茎多分枝,四方柱形,近基部圆形,直径0.5-5mm;表面黄棕以,近基部常呈棕红色,节明显,节间长2-5cm;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叶对生,多脱落,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狭长披针形,长0.7-2.5cm,宽约4mm,边缘有疏锯齿,黄绿色或暗绿以;质脆,易碎。花轮密集成头状;苞片被白色柔毛;花萼钟状,先端5裂;花冠皱缩或脱落。小是...[详细]

    2016-11-05 08:58 分类:饮食常识标签:生药材鉴定香茅

  • 香茅常见选方

    常见选方 1.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身体疼痛,肢节倦怠,霍乱呕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白扁豆(炒)、厚朴(去皮,姜汁炒)、茯神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入盐点服。(《局方》香薷汤)[详细]

    2016-11-05 08:58 分类:饮食常识标签:常见选方香茅

  • 紫苏叶的营养知识

    营养知识 紫苏叶知识介绍: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和野紫苏的叶带叶小软枝。紫苏一年生草本。南方7至8月,北方8至9月,枝叶茂盛时收割,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士,干后将叶摘下即可。[详细]

    2016-11-05 08:58 分类:饮食常识标签:紫苏叶营养知识

  • 紫苏叶的生药材鉴定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1、紫苏叶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5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滞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详细]

    2016-11-05 08:58 分类:饮食常识标签:生药材紫苏叶鉴定

  • 紫苏叶常用配方

    常用配方 1、用於感冒:紫苏叶10克,葱白5根,生姜3片,水煎温服。 2.用於外感风寒头痛:紫苏叶10克,桂皮6克,葱白5根,水煎服。[详细]

    2016-11-05 08:58 分类:饮食常识标签:常用配方紫苏叶

  • 紫苏叶方剂

    方剂 紫苏散 组成:紫苏叶、桑白皮、青皮、五味子、杏仁、麻黄、炙甘草各5克[详细]

    2016-11-05 08:58 分类:饮食常识标签:方剂紫苏叶

  • 花蟹的营养价值

    花蟹属远海梭子蟹,因为外壳有花纹而被称之为花蟹。严格意义来讲,花蟹专指兰花蟹,但由于地域不同,也有称红花蟹为花蟹。[详细]

    2016-11-05 08:58 分类:饮食常识标签:花蟹营养

  • 刺五加的生药材鉴定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直径1.4-4.2cm,有分枝;表面灰棕色,有纵皱,弯曲处常有密集的横皱纹,皮孔横长,微突起而色淡。根圆柱形,多扭曲,直径0.3-1.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皱纹明显,皮较薄,剥落处呈灰黄色。质硬,断面共同白色,纤维性。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详细]

    2016-11-05 08:58 分类:饮食常识标签:刺五加生药材鉴定

  • 刺五加的与香加皮的区别

    与香加皮的区别 五加皮和香加皮同为治疗风湿痹痛的中药,在日常使用时,人们往往当作同药材使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其列为两种药材,香加皮属有毒药材,其用量和五加皮也不同,故在使用管理中,应严加区别。[详细]

    2016-11-05 08:58 分类:饮食常识标签:刺五加区别香加皮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