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气

  • 寒露养生以养阴润肺为主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之说。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更加干燥,昼夜温差加大,露水更冷,即将结霜。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人们应顺应四时之气,根据天气变化进行调理养生。[详细]

    2016-11-05 08:45 分类:养生保健

  • 寒露养生要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详细]

    2016-11-05 08:45 分类:养生保健

  • 立秋养生慎防“阴暑”

    立秋后天气虽然有所凉爽,但暑气仍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所以仍要小心中暑。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阳暑”是在夏日的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的;而“阴暑”则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立秋吃什么防阴暑呢?[详细]

    2016-11-05 08:46 分类:养生保健

  • 惊蛰养生辨阴阳

    时下正值惊蛰(3月5日—20日),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详细]

    2016-11-05 08:47 分类:养生保健

  • 中医药膳与食疗 气虚不妨试试这些饮食方

    药膳和食疗是改善身体多种不良症状的好方法,而且还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人的体质分为很多种,其中很多种都是不健康的状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中医药膳调理身体。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多种中医药膳与食疗方。[详细]

    2016-09-28 10:54 分类:中医养生

  • 中医补肾益气多按3穴位 男纠虚女美颜

    编者按:男人容易肾虚,所以男人需要补肾壮阳,女人容易气虚,所以女人要滋阴补肾,那究竟该如何补肾呢?中医按摩告诉你3个穴位助你补肾益气两不误![详细]

    2016-09-28 11:09 分类:中医养生

  • 中医秋季保阴气招

    编者按:中医有云:春夏养阳、秋季养阴。现在正值秋季,如何保养体内的阴气就成了养生的重点。对于养阴如果你所知的并不多,那么就赶紧跟着小编去下文看看吧![详细]

    2016-09-28 11:14 分类:中医养生

  • 冬至:阴气最重、一年起点

        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详细]

    2016-09-04 23:59 分类:养生保健

  • 冬季养生润燥补气 去燥养阴补气7法

    冬季送来凉意的同时也带来了干燥,秋季养生保健的关键在于去燥养阴补气。人参是不少人进补的首选,尤其是补而不燥的花旗参具有补气养阴功效,可以冲水饮用、煲汤、煮粥,也可直接切片含在口中,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食用方法:[详细]

    2016-09-05 00:12 分类:养生保健

  • 八种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阳盛本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如何辨别

    祖国医学认为,根据临床上的症候表现、脉象、舌苔,主要有以下八种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阳盛本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其具体养生方法如下:[详细]

    2016-09-05 00:13 分类:养生保健

  • 处暑节气吃什么?饮食8个第一帮你滋阴润燥

    处暑节气到,秋季慢慢降临了,这时养生要滋阴润肺!在饮食上要把好关,那么处暑节气吃什么呢?[详细]

    2017-08-29 09:52 分类:养生保健

  • 立秋节气如何养生 养阴润燥补肺多酸

      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秋节气,立秋节气的到来预示秋天的开始,虽然秋天临近,但是天气依然炎热,且干燥,这个时候要注意养阴润燥,注意养肺润肺,这样才能安然度秋,那么立秋节气该如何养阴润燥养肺呢?下面小编[详细]

    2017-08-19 18:59 分类:养生保健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