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气

  • 白露养生滋阴润燥食谱

    白露节气之后,天气开始慢慢转凉。昼夜温差大容易伤风感冒。在饮食上需多加注意。那么,白露要吃什么呢?现在推荐两种防秋燥的食谱,希望能为您的养生有所帮助。[详细]

    2016-11-05 08:41 分类:养生保健

  • 白露前后宜健脾养阴

    白露前后宜健脾养阴 在炎热的南方地区,白露过后才是闷热将过,稍有凉意。经过了漫长的炎夏秋暑,人们此时饮食的养生调理宜健脾养阴,生津止渴,在佐餐的汤品方面,特推荐———[详细]

    2016-11-05 08:41 分类:养生保健

  • 白露过后要护阳养阴 腹部保暖要紧

    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 白露时节已经是典型的秋季气候了,不少人在这个时候会因饮食不当或外感风寒,而造成急性腹泻。由于这种腹泻常常伴随着发烧、水泻(每日大便次数超过2次)、进食减少、体力下降、浑身没劲,以及感冒等症状,因此几天下来,人便会消瘦不少。由于这种腹泻的发病原因是中焦受寒,即脾胃受寒引起的,因此预防和治疗首先应避免脾胃受寒凉侵袭。[详细]

    2016-11-05 08:41 分类:养生保健

  • 立秋养生应养阴去湿 预防为主

    立秋了,也进三伏(末伏)了,气象预报说本周“晴天很少露面,多云和雷雨天气将交替登场,周最高气温33度。”民谚有“早立秋凉飕飕(上午立秋),晚立秋热死牛(下午立秋)”之说,今年立秋正好是在晚上,加之近日雨水偏多,温度仍然较高,空气闷热潮湿,湿热交蒸,因此,人们在养生方面应以养阴防暑去湿、预防秋季病为主。[详细]

    2016-11-05 08:42 分类:养生保健

  • 小满时节多吃小麦食品养阴祛暑

    编者按:“小满”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八个节气,此时太阳黄经为60度。“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今年的5月21日为“小满”,各地陆续进入夏季,气温增高,同时雨水增多,民间谚语有“小满小满、江满河满”之说。本期内容将从小满时期人体机理变化、疾病预防、饮食运动调护等方面介绍小满节气的中医养生。[详细]

    2016-11-05 08:43 分类:养生保健

  • 谷雨之后应多食用滋阴寒凉性食物

    谷雨后降雨增多,空气中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农作物需雨露润养。在这个时期人们外出频繁,室外活动量大,全身阳气易生发外越,特别是阴虚病人,多因虚阳上扰,清窍被役,而出现口干舌燥,鼻干目涩、耳鸣等。[详细]

    2016-11-05 08:43 分类:养生保健

  • 春分养生 阴阳平衡最重要

    明天是我国24节气的春分节,春分就是春季90天的中间,是白天与夜晚时间相等的一天。古代有在这一天立鸡蛋的说法,也就是说在这一天鸡蛋好立起来,因为天地是平衡的。平衡非常重要,自然界平衡就风调雨顺,人体五脏六腑阴阳平衡就百病不生。从春分起,我们就进入到暖季,春暖花开,阳光和煦,是个走出户外,踏青养生的好时机。[详细]

    2016-11-05 08:43 分类:养生保健

  • 雨水时节喝银耳粥滋阴补肾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正式调养身体的好时机。由于天气转暖,又风多物燥,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生发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可多食红枣、枸杞、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详细]

    2016-11-05 08:44 分类:养生保健

  • 立冬饮食需遵循“秋冬养阴”

    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详细]

    2016-11-05 08:45 分类:养生保健

  • 阴虚体质立冬养生方法

    阴虚体质立冬饮食小贴士: 适宜:大白菜、萝卜、土豆、豆腐、牛肉、猪皮、鸭肉、海参、红枣、山药、牛蒡、梨子[详细]

    2016-11-05 08:45 分类:养生保健

  • 霜降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霜降既至,即将步入深秋。“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秋冬交替,气候干燥,一天之中温差变化很大,而霜降节气最容易伤肺伤胃,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详细]

    2016-11-05 08:45 分类:养生保健

  • 寒露脚不露 寒露时节护肺保阴才养生

    寒露时节护肺保阴才养生 寒露时节,万物随着寒气的增长,逐渐萧条衰落。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也逐渐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盛。在养生方面,我们要使体内的生理活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根据四时养生中强调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寒露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的阴气。[详细]

    2016-11-05 08:45 分类:养生保健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