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

  • 葫芦茶的药用信息

    药用信息 【别名】剃刀柄、虫草、金剑草、咸鱼草、百劳舌、鲮鲤舌,锹板茶,海外侨胞称”仙茶”。[详细]

    2016-11-05 08:55 分类:饮食常识

  • 葫芦茶生药材鉴定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l)葫芦茶茎枝多折断,基部木质,圆柱形,直径约5mm,表面红棕色至红褐色;上部草质,具三楼,棱上疏被租毛。叶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6-15cm,宽1-3.5cm;表面红棕色,下面主脉上有毛,革质;叶柄长0.8-3.5cm,具阔翅;托叶有时可见,披针形,淡棕色。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或扁平荚果,长2-5cm,有4-8个近方形荚节,被毛。气香,味微甘。[详细]

    2016-11-05 08:55 分类:饮食常识

  • 葫芦茶的临床运用

    临床运用 1.治咽喉肿痛:葫芦茶100克。煎水含咽。(《岭南草药志》) 2.治肺病咳嗽出血:葫芦茶干全草12.5克。清水煎服。(《泉州本草》)[详细]

    2016-11-05 08:55 分类:饮食常识

  • 葫芦巴的植物形态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有香气。茎直立,多丛生,被疏毛。三出复叶互生;小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5cm,宽O.5-1.5cm,两边均生疏柔毛;叶柄长,托叶与叶柄连合。花无梗,1—2朵腋生;花萼筒状;花冠蝶形,白色,后渐变淡黄色,基部微带紫色;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荚果细长,扁圆筒状,略弯曲,长6—11cm,宽O.5cm,具网脉及柔毛,先端有长喙。种子10-20粒,棕色,...[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葫芦巴的中药属性

    中药属性 药物介绍 拉丁名:SemenTrigonellae 英文名:CommonFenugreekSeed 别名:苦豆、香草、葫芦巴、芦巴子、胡巴、季豆、小木夏、香豆子、芸香草、苦草、苦朵菜、香苜蓿。[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葫芦巴的炮制方法

    采集收集 秋季种子成熟后采收全草,打下种子,除净杂质,晒干。 炮制方法 1.胡芦巴: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晒干。盐炒胡芦巴:取净胡芦巴加盐水喷洒拌匀,稍闷,微炒至发响,呈黄色,取出放凉。(每胡芦巴100斤,用食盐2.5斤,适量清水化开)《纲目》:"胡芦巴,凡入药淘净,以酒浸一宿,晒干,蒸熟,成炒过用。[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葫芦巴药物应用

    药物应用 功能主治补肾阳,祛寒湿。治寒疝,腹胁胀满,寒湿脚气,肾虚腰酸,阳痿。[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葫芦巴的鉴别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栅状细胞1列,外壁及侧壁上部较厚,有细密纵沟纹,下部胞腔较大,光辉带位于细胞外侧1/3处,外被角质层。支持细胞1列,略呈哑铃状,上端稍窄,下端较宽,垂周壁显条状纹理。内胚乳细胞主为黏液细胞,壁甚厚。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葫芦巴的临床应用

    化学成份 种子含龙胆宁碱、番木瓜碱、胆碱、胡芦巴碱等生物碱,皂甙元主要是薯蓣皂甙元、雅姆皂甙元和少量芰脱皂甙元、痕量替告皂甙元。尚分离出牡荆素、牡荆素-7-葡萄糖甙、荭草素或异荭草素的阿拉伯糖甙、黄酮的葡萄糖鼠李糖二糖甙,槲皮素、木犀草素等黄酮类。种子的一般组成为:水分10.30%、灰分3.15%、脂肪7.61%、总蛋白16.97%、总糖3.68%、纤维素6.4%、半纤维素11.98%。脂肪油中固体...[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葫芦巴验方

    精选验方 治膀胱气 成分:胡芦巴、茴香子、桃仁(麸炒)各等分。半以酒糊丸,半为散。[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葫芦巴的价值应用

    价值应用 香草全草可入药,性大温,入肝肾经,温肾阳,润肺滋阴,祛温寒,有补肾驱风、助阳止痛作用,有爽人身心、静脑安神、松弛神经、解除疲劳、通络止痛、补肾滋阴壮阳的效力,常用于治疗阳痿滑精、腰酸背痛、少妇痛经、疝气偏坠、寒湿脚气等疾患。香草秸秆和籽实有浓郁持久的香味,具有防腐、杀菌、清毒、驱虫、灭虱等特殊效能,民间常用来香化房间、衣物和做枕芯、荷包及加工成工艺品...[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葫芦巴的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 在1999年胡芦巴社会货源不足,市场价在3—4元(千克价下同),有些市场曾出现5—6元。由于胡芦巴适应性较强,分布较广,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安徽、山东、浙江、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以及新疆等地均有栽培。不同地区以春种秋收,夏种冬收,秋种夏收,易好管理,一般亩产量300公斤左右,3—6元的价格对农民的吸引力较强,2000年不少地区便盲目大量...[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