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养生要做到的“六不”
不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是“动”,切忌“静”,人们应积极到室外锻炼,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锻炼前应喝些热水、牛奶、蛋汤等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详细]
2016-09-04 23:50 分类:养生保健
清明节气如可养生
一年之季在于春,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清明佳节,又将人们的春游踏青推向了高潮。人们沐浴在野外自然春光中,远离尘世,返璞归真。但是,清明时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清明节气该如何养生。[详细]
惊蛰节气如何防病
3月5日是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惊蛰时节,很多地方已是桃花泛红、柳树绽青,黄莺鸣叫、燕子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详细]
2016-09-04 23:51 分类:养生保健
惊蛰节气六提神方赶走春困
惊蛰节气如何养生?3月6日是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这时天气逐渐变暖,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这些都是春困的症状,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那么该怎么改善困乏无力、昏沉欲睡的春困状态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学学春季的养生知识,如何帮助你提神醒脑的。[详细]
惊蛰节气不同体质人群养生有方
惊蛰节气如何养生?惊蛰,春天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由于惊蛰时候天气转暖,雨水渐多,人们除了出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的“春困”症状外,还会在这时节容易感染肝病、痄腮、流感等疾病。[详细]
惊蛰节气如何养生
惊蛰节气如何养生?“惊蛰”已进入农历二月,此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将万籁的生灵从梦乡中惊醒,进入新一年的生、长、化、收。此时的春雷尤为重要,象征着阳气的升腾、新一轮的开始。[详细]
惊蛰节气养生原则
惊蛰时节,蛰虫苏醒,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与大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养生必须掌握春天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其不断充沛。凡是耗伤阳气、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这个养生原则贯穿到春季的饮食、情志、起居等各个方面。[详细]
湿热体质惊蛰节气养生方法
从惊蛰起为卯月,卯者,茂也,言阳生而滋茂也。 此节气,“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越冬虫卵孵化,冬眠动物活跃。[详细]
惊蛰节气如何样养生
惊蛰节气如何样养生 3月6日是一年中的第3个节气??惊蛰。蛰是“藏”的意思,3月上半月,农历2月上半月,天气渐渐回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和多种昆虫感于春季温暖,震惊而出,是为“惊蛰”。惊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并会出现雷雨或连续阴雨。是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详细]
2016-09-04 23:52 分类:养生保健
雨水节气要防寒湿
雨水节气要防寒湿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应该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在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中,五行中的土对应于五脏中的脾)《...[详细]
2016-09-04 23:53 分类:养生保健
雨水节气最宜调养脾胃
雨水节气最宜调养脾胃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应该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在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中,五行中的土对应于五脏中的...[详细]
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它往往在春节之后的正月。中国古代历书说:“斗知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它表示冬天最寒冷的时节已经过去,天不会再下雪。自此之后,天上漂下来的,可能是雨水,而不是雪花[详细]
早孕先兆流产
玻璃奶瓶怎么清洗
麦冬雪梨炖瘦肉怎么做
9大坏习惯 伤你的肾没商量
巧吃阿胶不上火 关键在配伍
生吃蔬菜(葱,香菜,色拉)注意寄生虫
扇贝粉丝 扇贝粉丝舌尖上的享受
七款美容靓汤 喝出水润红颜
如何做蛋炒饭 蛋炒饭的家常做法
脾胃虚弱不适合焦三仙
饮食养生
季节养生
人群养生
心理健康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
养生保健
养生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