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前胡的功效与作用_前胡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2016-09-04 22:25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的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前胡吗?前胡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前胡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前胡的功效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中药前胡的功效与作用_前胡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的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前胡吗?前胡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前胡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前胡的功效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中药前胡的功效与作用_前胡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前胡的简介

【通用名称】前胡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

【性味】苦辛,凉。

前胡的功效与作用

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

①《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②《药性论》:"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癥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

④《滇南本草》:"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出内外之痰。"

⑤《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前胡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前胡的禁忌注意

①《本草经集注》:"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

②《本草经疏》:"不可施诸气虚血少之病。凡阴虚火炽,煎熬真阴,凝结为痰而发咳喘;真气虚而气不归元,以致胸胁逆满;头痛不因于痰,而因于阴血虚;内热心烦,外现寒热而非外感者,法并禁用。"

前胡的选方

①治咳嗽涕唾稠粘,心胸不利,时有烦热:前胡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半(去心),贝母一两(煨微黄),桑根白皮一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前胡散)

②治肺热咳嗽,痰壅,气喘不安:前胡(去芦头)一两半,贝母(去心)、白前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枳壳(去瓤、麸炒)一两,芍药(亦者)、麻黄(去根节)各一两半,大黄(蒸)一两。上八味,细切,如麻豆。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圣济总录》前胡饮)

扩展阅读:植物形态

①白花前胡,又名:姨妈菜、罗鬼菜(李宗防《黔志》),水前胡(《植物名实图考》),野芹菜、岩风、南石防风,坡地石防风、鸡脚前胡、岩川芎。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根圆锥形。茎直立,单一,上部分枝。基生叶和下部叶纸质,圆形至宽卵形,长5~9厘米,2~3回三出式羽状分裂,最终裂片菱状倒卵形,不规则羽状分裂,有圆锯齿;叶柄长6~20厘米,基部有宽鞘,抱茎;顶端叶片生在膨大的叶鞘上。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伞梗7~18,不等长,无总苞,小总苞片条状披针形,有缘毛;花萼5,短三角形;花瓣白色,广卵形或近于圆形,先端有向内曲的舌片;雄蕊5,花药卵圆形;子房有毛,花柱2枚极短。双悬果椭圆形或卵圆形,光滑无毛,背棱和中棱线状,侧棱有窄翅。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野生于向阳山坡草丛中。分布山东、陕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②紫花前胡,又名:土当归(《植物名实图考》),鸭脚七、野辣菜、山芫荽、桑根子苗、鸭脚前胡、鸭脚板。 多年生草本,高70~140厘米。根圆锥形,棕黄色至棕褐色,浓香。茎直立,单一,圆形,表面有棱,上部少分枝。基生叶和下部叶纸质,三角状宽卵形,1~2回羽状全裂,1回裂片3~5片,再3~5裂,叶轴翅状,顶生裂片和侧生裂片基部连合,基部下延成翅状,最终裂片狭卵形或长椭圆形,有尖齿;茎上部叶简化成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总伞梗12~20枚,不等长;总苞片1~2片,卵形,紫色;小伞梗多数;小总苞片披针形;萼齿5,三角形;花瓣深紫色,长卵形,先端渐尖,有1条中肋;雄蕊5,花药卵形;子房无毛,花柱2枚,极短。双悬果椭圆形,长4~7毫米,背棱和中棱较尖锐,呈丝线状,侧棱发展成狭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野生在山坡路旁或丛林下。分布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台湾等地。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