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子

  • 葶苈子的主要价值

    主要价值 理化实验 芥子含黑芥子甙,甙本身无刺激作用,但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脂肪油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用作抗刺激剂(刺激性药物使用于皮肤局部,其作用不仅限于用药部位,并牵涉到其他部位,产生治疗作用时,称为抗刺激作用),治疗神经痛...[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葶苈子的药用价值

    药用价值 葶苈子出自《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凡使葶苈子勿用赤须子,真相似,只是味微甘苦,葶苈子入顶苦。《名医别录》:葶苈,生藁城平泽田野。立夏后采实阴干。陶弘景:葶苈,出彭城者最胜,今近道亦有。母则公荠,子细黄,至苦,用之当熬。《蜀本草》:葶苈,苗似荠,春末生,高二、三尺,花黄,角生子黄细,五月熟,采之暴干。《本草图经》:葶苈,今京东、陕西、河北州郡皆...[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葶苈子的生药材鉴定

    生药材鉴定 1、北葶苈子种子扁卵形,长1-1.5-mm,宽0。5-1mm。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多数细微颗粒状突起,并可见2条纵列的浅槽,其中一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端渐尖而微凹,种脐位于凹下处,但不明显。无臭,味微苦辛,粘性较强。[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葶苈子的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 1.北葶苈子表皮为1列粘液细胞,其外壁向外特化成粘液层,厚度可达216μm,内壁有纤维素沉积形成径向延伸的纤维素柱,长24-34μm,先端钝圆、偏斜或平截,周围可见粘液质纹理。栅状细胞1列,略呈方形,宽26-34μm,侧壁和内壁增厚,强木化。色素层细胞颓废状,其下方有1列扁平的内胚乳细胞,内含糊粉粒。子叶占大部分,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壁稍厚,内含糊粉粒。[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葶苈子的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1.取该品少量,加水浸泡后,用放大镜观察:北葶苈子透明状粘液层较厚,其厚度可超过种子宽度的1/2以上;其膨胀度不低于12。南葶苈子透明状粘液层薄,厚度约为种子宽度的1/5以下,其膨胀度不低于3。[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葶苈子的鉴别记录

    鉴别记录 1、《神农本草经》:“亭历味辛寒。主症癃积聚、结气……破坚。生平泽及田野。”[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葶苈子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1、强心作用:播娘蒿、北美独行菜及独行莱的干燥种子之醇提取物,均表观强心作用,对在位蛙心可使之停止于收缩期,在位兔、猫心,猫心肺装置,猫心电图等研究,均使心收缩加强,心率减慢,心传导阻滞,对衰[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葶苈子的临床运用

    临床运用 1.治肺壅咳嗽脓血,喘嗽不得睡卧:甜葶苈125克(隔纸炒令紫)。为末,每服10克,水一盏,煎至六分,不拘时温服。(《世医得效方》葶苈散)[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葶苈子文献论述

    文献论述 葶苈子 1、《本草衍义》:葶苈用子,子之味有甜苦两等,其形则一也。《经》既言味辛苦,则甜者不复更入药也。大概治体皆以行水走泄为用,故曰久服令人虚,盖取苦泄之义,其理甚明。《药性论》所说尽矣,但不当言味酸。[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葶苈子处方

    处方举例: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葶苈子10g、大枣5枚、桑白皮12g、党参10g,水煎服。[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 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

    主要成分:种子含硫甙;和脂肪油。 功效与作用:1、利尿和强心,药理实验证实,葶苈子的有效成分具有强心甙作用的特点,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其利尿作用也可能与此有关,由于心肌收缩力加强,循环改善,肾区血流增加而尿。[详细]

    2016-11-06 13:04 分类:养生保健

  • 葶苈子用药禁忌

    用药禁忌 1.肺虚喘咳、脾虚肿满者忌服。 2.《别录》:久服令人虚。 3.《本草经疏》:不利于脾胃虚弱及真阴不足之人。凡肿满由于脾虚不能制水,水气泛溢;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者,法所咸忌。[详细]

    2016-11-05 08:57 分类:饮食常识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