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上唯一一个死后被做成菜的皇帝

2016-09-28 14:00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推进,我们很多人对于渐行渐远的古代社会充满着好奇。其实是很多皇帝的死因都困惑了一大批人。而且也有很多皇帝的死因以及死因让人无言以对。那么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揭秘史上唯一一个死后被做成菜的皇帝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推进,我们很多人对于渐行渐远的古代社会充满着好奇。其实是很多皇帝的死因都困惑了一大批人。而且也有很多皇帝的死因以及死因让人无言以对。那么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中国自始皇帝算起,几千年来做皇帝这个职业的也不过几百个。虽然都是亿人之上权之顶峰,但结局却是各不相同。说起来,一般是明君多善终,亡君多惨死,但就有这么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死后居然被做成了一道菜,也算是千古奇闻了。

 

五代十国时期,44岁的大汉奸石敬塘为了取后唐而代之,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岁绢30万匹、认34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等条件,换得耶律德光出兵帮他灭后唐。

说到这位儿皇帝的胡族老爹皇帝可不是一般的主。他是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次子,曾从父北征于厥里;西讨党项、回鹘;东灭渤海,颇有李世民的风采;继位后南下中原灭后晋,战功显赫。文治方面,吸收汉文化,不拘种族吸纳人才,惩制贪官污吏,并仿汉人的制度变革政*治,改国号契丹为辽;削东丹国,迁渤国遗民,并尊重各民族礼教,不禁各族自由通婚,促进国内民族融和;兴农业生产,整顿赋税制度,重教育,制历法,奠定辽国的强盛。

 

后晋石重贵继位后,向耶律德光提出了“称孙不称臣”的要求。耶律德光大怒,以此为借口又发兵南侵中原,很快就灭了后晋。但是灭晋过程中,扰民太重,中原的百姓起义不断,各路武装纷纷抗击辽军侵略,令耶律德光发出“中国人难制”的感叹,在汴京驻留不足三月不得不下令撤军回国。

公元947年,45岁的耶律德光在撤离中原途中的临城(今河北临城)染上一种热疾,高烧不退,在胸口和腹部放了冰块也无法降温,太医让他远离女色,他却将太医臭骂了一通:“你们都是不学无术,我得了热病,正要女色泄火,怎么能远离女色呢!”终因纵欲无度,走到栾城杀胡林时,口吐鲜血,一命乌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揭秘史上唯一一个死后被做成菜的皇帝

这时,远在辽国都城上京,但已获报耶律德光病危的述律太后(扶其登基亲母)传来懿旨:“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这可难坏了伴驾的文武大臣,当时正是炎夏,保存尸体谈何容易正在文武大臣和太医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御厨出了个主意:干脆把皇帝做成“羓”吧。“羓”到底是什么呢?原来北方游牧民族多喜食牛羊肉,有时候杀了一只牛或羊后,一时又吃不掉,碰上夏天,牧民就把牛羊的内脏掏空,用盐卤上,就成了不会腐烂的“羓”,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腊肉”。这个主意一出,虽然有把皇帝当牲畜处理做成菜的的意思,但无奈之下,文武大臣和太医们也只好照厨师的意见办,虽然只是给述律太后送上了一道菜,但毕竟原材料难得呀,不知述律太后见到这份菜时的心情如何。

 

史上唯一被地震吓死的皇帝

地震,这种来自地下的神秘力量,在古代往往被看作是神灵震怒,是上天对执政者的警示和惩罚,“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汉书》)。董仲舒的这套“灾害天谴论”,着实让那些代表上天来管理子民的所谓天子,也就是皇帝,吃了不少苦头。在这种迷信舆论下,每当有灾害特别是地震发生,皇帝们多半会坐立不安,内心忐忑。意志坚强的,搞个大赦天下,弄个自我批评,抵挡一下谏臣们的唇枪舌剑,也就顺利过关了;心理脆弱的,或战战兢兢,或精神恐惧,严重的甚至会像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慕容德那样一命呜呼。

 

在历史上,慕容德称得上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是未有战场败绩的皇帝之一,是年逾六旬才登基的皇帝之一,是墓葬至今未被发现的皇帝之一。除此之外,他的离奇死亡更是一则空前绝后的奇闻。关于慕容德的死,《资治通鉴》称“戊午,备德引见群臣于东阳殿,……俄而地震,百僚惊恐,备德亦不自安,还宫。是夜,疾笃,瞑不能言。……寻卒”;《十六国春秋·南燕录》也称“引见群臣于东阳殿,……俄而震起,百寮惊越,德亦不安,还宫疾甚,……是夕薨于显安宫”。在现有的文献记载中,慕容德是唯一一位被地震吓死的皇帝。

 

慕容德(336—405),字玄明,鲜卑人,慕容垂之弟,南燕开国皇帝。严格意义上说,南燕是从后燕分裂而来。慕容德能够草创政权,还得从北魏那次大举进犯后燕说起。晋太元二十一年(396)八月,拓跋珪率四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对后燕的中山、信都、邺城发动猛烈攻势。慕容德虽然取得了邺城保卫战大捷,但信都和中山却被北魏攻陷,国君慕容宝逃跑,后燕政权严重受创。晋隆安二年(398)正月,慕容德从邺城移师至滑台(今河南滑县)代行帝制,“依燕元故事,称元年,大赦境内殊死已下,置百官”(《晋书》),史称南燕。

 

滑台处于平原地带,一马平川,四通八达,地少人稀,加上“北通大魏,西接强秦”(《晋书》),南临东晋,三面俱为强敌,南燕腹背受敌,很难立足。晋隆安三年(399)三月,慕容德与前秦对攻之际,不料后院起火,滑台在内奸的策应下被北魏占领,南燕面临着迁都的重大抉择。尚书潘聪力排众议,建议慕容德将目光投向广固(今山东青州),“青齐沃壤,号曰东秦,土方二千,户余十万,四塞之固,负海之饶,可谓用武之国。三齐英杰,蓄志以待,孰不思得明主以立尺寸之功!广固者,曹嶷之所营,山川阻峻,足为帝王之都”(《晋书》)。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