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贼

2016-09-28 11:09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出处】《嘉祐本草》 【拼音名】MùZéi 【别名】木贼草(《木草经疏》),锉草(《盛京通志》),节节草(《植物名实图考》),节骨草(《东北药植志》),擦草、无心草(《山西中药志》)。

木贼

【出处】《嘉祐本草》

【拼音名】Mù Zéi

【别名】木贼草(《木草经疏》),锉草(《盛京通志》),节节草(《植物名实图考》),节骨草(《东北药植志》),擦草、无心草(《山西中药志》)。

【来源】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全草。夏、秋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按粗细扎成小捆,阴干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以上。根茎短,黑色,匍匐,节上长出密集成轮生的黑褐色根。茎丛生,坚硬,直立不分枝,圆筒形,直径4~8毫米,有关节状节,节间中空,茎表面有20~30条纵肋棱,每棱有两列小疣状突起。叶退化成鳞片状,基部合生成筒状的鞘,鞘长6~10毫米,基部有1暗褐色的圈,上部淡灰色,先端有多数棕褐色细齿状裂片,裂片披针状锥形,先端长,锐尖,背部中央有1浅沟,裂片早落,仅在茎先端及幼茎上者不脱落。孢子囊穗生于茎顶,长圆形,长1~1.5厘米,先端具暗褐色的小尖头,由许多轮状排列的六角形盾状孢子叶构成,沿孢子叶的边缘生敖个胞子囊,孢子囊大形。孢子多数,同型,圆球形,有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卷绕在孢子小,遇水即弹开,以便繁殖。孢子囊穗6~8月间抽出。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河岸湿地、溪边,喜阴湿的环境,有时也生于杂草地。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主产东北及陕西、湖北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呈长管状,中空有节,不分枝。长30~60厘米,直径约5毫米,每节长3~6厘米。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多数纵枝,顺直排列,其上密生细刺,触之有粗糙感。节处有筒状深棕色的鳞叶。易自节处拔脱。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内有灰白色或浅绿色的薄瓤。气无,味甘,微苫涩。以茎粗长、色绿、质厚、不脱节者为佳。

【炮制】洗净,稍润,剪去根部,切段,晾干。

【性味】

甘苦,平。

①《嘉祜本草》:味甘微苦,无毒。

②《纲目》:温。

③《本草正》:味微苦微甘。

【归经】

入肺、肝、胆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二经血分。

③《本草汇言》:入手、足三阳经。

【功能主治】

疏风散热,解肌,退翳。治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肝,疟疾,喉痛,痈肿。

①《嘉祜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积块,益肝胆,明目,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

②《纲目》:解肌,止泪,止血,去风湿,疝痛,大肠脱肛。

③《本草正》:发汗,解肌。治伤寒,疟疾。去风湿,散火邪。

④《玉楸药解》:平疮疡肿硬,吐风狂痰涎。治痈疽瘰疬,疔毒,疖肿,汗斑,粉渣,崩中赤白诸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注意】

气血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目疾由于怒气及暑热伤血、暴赤肿痛者,非其所任。

②《本草汇言》:多服损肝,不宜久服。

③《本经逢原》:多用令人目肿,若久翳及血虚者非所宜。

上一篇:

:下一篇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