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临床应用

2016-11-05 08:56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通便、泻热、消炎。1、用于热积便秘。在许多热性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膜炎)的中期或极期,出现便秘、胸腹满闷、高热、谵(zhan读占)语、口渴、舌苔老黄等实热证候时,可用大黄荡涤积热,常配枳实、厚朴同用,如小承气汤,或与其他清热药通用,如凉嗝散。如果失水严重,须配养阴药生地、麦冬等。方如增液承气汤。

大黄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通便、泻热、消炎。1、用于热积便秘。在许多热性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膜炎)的中期或极期,出现便秘、胸腹满闷、高热、谵(zhan 读占)语、口渴、舌苔老黄等实热证候时,可用大黄荡涤积热,常配枳实、厚朴同用,如小承气汤,或与其他清热药通用,如凉嗝散。如果失水严重,须配养阴药生地、麦冬等。方如增液承气汤。

患者服上述泻下剂通便后,往往收到退热和全身情况好转的效果,其原理可能由于:①大黄本身和其他清热药有抗菌消炎作用;②便秘时,由于肠内腐败物产生的毒素吸收入血液,加重全身不适,通便后可免除这一不良作用;③通便后,能接触腹满胀闷等症状,使患者感到轻快。

2、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如患急性传染性肝炎,甚至亚急性黄色肝萎缩,有黄疸、腹胀、便秘时,可用大黄、配栀子、茵陈、厚朴、枳实等,有消炎清热作用。

3、用于热泻(如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早期。此时患者虽有腹泻,但泻而不清,便可不畅,肠内迭积存有腐败物质和有炎性病变,可用大黄把肠内有形的腐败积存物排出。有利于抑制细菌的繁殖和控制炎症。大黄的这种用法叫做“通因通用”,以泻止泻。例如治热痢早期的芍药汤就有大黄。但药注意在热泻的后期,只有炎性分泌物时,则不宜用大黄。

4、用于寒积便秘。治疗便秘而有腹痛和全身虚寒证候,可用大黄,配温里祛寒药附子、细辛等,以散寒、通便、止痛,方如大黄附子汤。

5、用于治疗急性眼结膜炎、上呼吸道炎等所谓“血热在上”的证候。此时有发热、头胀目赤、咽肿等症状,通过用大黄泻下,使腹腔充血,反射性地减轻头面部的充血,因而有助于减轻上述炎症。每与黄芩、黄连等清热药同用,较重者用凉膈散。

6、用于凉血止血,治疗热性出血。如痔疮出血等由大便热结、肠有热滞而引起者,单用大黄12~15g炒黑后水煎服;鼻出血兼有便秘者,可用生地9g煎服,冲服大黄(研末)4.5~9g。

7、用于治疗胆管结石。配金钱草、栀子、枳壳等。

8、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取其有活血行瘀(调整血液分布)作用。例如腹部挫伤后,瘀血停滞、大便干结时,可在跌打方剂内加入大黄3~4.5g,或单用大黄研末用酒调服。又用大黄、甘黄(10:2)的极细粉末,可治下肢溃疡。

使用注意:1、生大黄泻下力较强,适用于清泻实热;酒制后消炎活血之力较好;体虚或用制大黄也比较适宜。

2、胎前慎用(因有促进子宫收缩的所用);产后和月经期间慎用(因能加重盆腔充血);哺乳妇忌用(因大黄在肠道吸收后随血流分布到乳汁,影响胎儿。哺乳妇如多服大黄,乳汁也会变黄)。

3、用于泻下,大黄不宜久煎,故须后下;用于清湿热,则煎煮时间可稍长些。

4、习惯性便秘一般不宜用大黄,可用润下药。

用量:常用量3~12g。泻下往往要用9~12g,如果配有行气药,有时也额可只用6g,如为加强其他攻下药作用,甚至药用到12g以上。请湿热和消炎用量宜少,成人6g,小孩3g,幼婴0.9~1.5g。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