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藏” 多食温热少食寒凉

2016-11-05 08:45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万物开始收藏,阳气潜伏,阴气盛极。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所以,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同时要注意从饮食起居、身体精神全面入手,早睡晚起,适度锻炼。

立冬养“藏” 多食温热少食寒凉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万物开始收藏,阳气潜伏,阴气盛极。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所以,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同时要注意从饮食起居、身体精神全面入手,早睡晚起,适度锻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立冬养“藏” 多食温热少食寒凉

饮食 进补当时 多温热少寒凉

中医认为,秋季进补适宜“平和”,冬季进补适宜“封藏”。这个时候,食补要“巧”,如果过食燥热峻补之品,会损伤阴气、扰动阳气,进而加重干燥症状。对于进入冬季出现怕冷、手脚发凉的人群,建议食用一些作用温和的温补食品,如鸡肉、黄牛肉、虾、韭菜、刀豆等。对于阴精不足,口眼干涩的人群,建议食用养阴润燥、补肾填精的食物,如山药、胡桃仁、白果、芡实、豆腐、牛乳、黑芝麻等。

之所以有立冬进补这一说法,是因为立冬后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寒冷,通过食补为人体补充能量符合中医所说“因时”进补的原则,但以进食肉类为主的冬季食补并不适合所有人,类似萝卜炖羊肉、羊肉火锅之类的温补食品适合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和儿童食用,但对于湿热体质、肝火旺体质以及痰湿体质的成年人来说,多吃肉类,特别是躁热的狗肉可能出现流鼻血、口舌生疮、烦躁等症状。

对于爱上火的人群,进补应以平补为主,主要有两类食物:一类是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食物,如粳米、玉米、水果、蔬菜等;一种是既能补气又能补阴的食物,如山药、蜂蜜等,以及既能补阳又能补阴的食物,如枸杞子。这个时节里,还可多吃些增加活力的蔬菜,比如菠菜、卷心菜、红椒、洋葱、茄子,这些蔬菜都富含维生素或矿物质,有助于人们增强抵抗力,度过寒冷季节。

立冬以后,天气渐寒,是进补的好时节。在饮食调养方面,要少食咸,多吃苦味食物。此时节应补肾,减咸增苦,可补肾固精。适合选择的食物包括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此外,根据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以适量多吃点鲜味食物,如海带、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补益阴血等作用。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