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越来越讲究养生之道。很多适合养生的食品也随之被推广,常见的有养生杂粮粉,杂粮粥,药膳等等。
方法:
养生杂粮粉的食用方法
食用时间:一般是饭前半小时服用,如果顾客脾胃不好,身体虚弱,最好饭后半小时服用。
食用剂量:正常一日两次,每次10~20克(塑料勺一勺,约为10克);
5~12岁以上的孩子每日最多不超过20克;
0~5岁孩子每日最多不超过10克。
一般来说国内比较知名的品牌有长沙善瑞养生坊,深圳五谷磨房、青岛若谷草堂、北京正德易生、安徽燕之坊。他们在全国都有直营店,超市里一般也会有他们的产品,善瑞养生坊,青岛若谷草堂是以加盟为主的,深圳五谷磨房和安徽燕之坊主要以直营为主。
中国人传统的食疗养生之道法
中国人说:药补不如食补。外国人说:食物是最好的药物。如果有一种方法只要通过饮食调理,就能保养身体,祛除疾病,想必人人都想尝试。其实,这个方法早就有了,这就是我国传统的食疗养生法。
食疗养生是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季节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和烹调加工,做成具有色、香、味、形、气、养的美味食品。这些食物既是美味佳肴,又能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寿延年。
中国传统膳食讲究平衡,提出了“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的膳食原则。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要保持食物来源的生物多样性,以谷类食物为主;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要摄入足够的豆类及其制品;鱼、禽、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要适量。
中国的传统膳食结构是非常合理的,但近年来我国民众的饮食结构却越来越西化。资料显示,1997年到2002年,我国居民所消费的十大类食物中,粮食和豆类食品的消费量分别下降了l2.6%和6.8%,糖类食品增长了42.1%,植物油类、肉类、禽类和蛋类的消费都分别上升了20%以上。这种局面的出现跟洋快餐泛滥等问题有关。洋快餐大多是油炸、烘焙加工的食品,肉类比例非常高,这种“吃肉才有营养”的错误导向是造成饮食结构西化的重要原因。而实际上,食物热量的60%左右来自碳水化合物,25%来自脂肪,12%~15%来自蛋白质,如此才是理想的膳食构成比。洋快餐的特点是三高和三低,即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蛋白质,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由于营养严重失衡,所以国际营养学界称洋快餐为能量炸弹和垃圾食品.
实际上,在一些国人热衷于饮食西化的时候,以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为代表的东方膳食结构,却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1989年,美国参议院史无前例地召开了有关膳食营养的听证会,听取了美国康乃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在中国6年的合作膳食调查研究结果,认为中国的传统饮食结构是非常有利于健康的.
概括而言,中国传统膳食结构有四大优势。第一是主副食分明,传统膳食非常注重谷物的健康作用。第二是关注新鲜蔬菜的健康作用。中国传统膳食新鲜蔬菜来源广泛,食用量大。“食不可无绿”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饮食的金科玉律。中国居民每个人一天大约要吃500克新鲜蔬菜,德国只有80克,英国是83克,荷兰大约100克,美国l02克~103克,法国120克。第三是强调“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膳食原则。第四,我们的传统膳食坚持了低温烹饪的方法,如主食馒头、米饭、面条、饺子、粥等烹制都在水环境中进行,采用1000C左右的温度加热,比烘烤的温度要低得多。爆炒菜肴也是短时间完成,这种烹调方式不仅有益于保持蔬菜的营养成分不受损失,也满足了菜肴表面杀菌的需要,同时也减少了油脂的氧化。
所以,我们要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结构,学会食疗养生的方法,要多吃“神”造的天然食物,少吃人造的加工食品。
食疗养生要避免四大误区:
误区一:药食同源,所以食物都可以治慢性病
食物、保健品和药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效力”不一样。
食物性质平和,其中含药性成分少,这样才可以作为食物日常食用。如果一种食品吃几天就让人感觉血脂、血压明显变化,这种东西能成年累月吃吗?敢随便多吃吗?
事实上,越是“效用”明显的食物,越是要小心对待,不能过量,不能吃错了体质。而米、面、青菜、苹果这样的食品人人都能吃,是因为它们性质平和,没有那么强的“生理调节”作用。所谓饮食养生改善体质,通常都是长期食用才会明显见效,而很少是三天两天就有明显效果。
保健品往往是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和药性成分的浓缩产品,它改变人体功能的“效力”就会强一些。如果用对了,固然有利于健康,但一旦用错了,也可能“跑偏”而带来副作用。比如说,豆腐含大豆异黄酮,男女老少皆宜,但保健品“大豆异黄酮胶囊”就不一样了,孩子和男人绝对不能随便吃,即便中老年妇女也不是人人适合的。
药品则效用更强,改变人体代谢的能力更强,而且它们的意义就在于短期见效。吃一周两周都不见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吃错药、吃错剂量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很多人经常问我:我的病吃中药和西药都治不好,你说说吃什么食品能治好?这种期待,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普通食物没有那么强的效用,除非长期调养,否则根本达不到改善疾病的效果。
误区二:只要是食疗就安全无毒
很多人热衷于“食疗”的原因,就是因为觉得食物安全,心理上好接受。其实,那些所谓“药食两用”的食物之所以有治疗效果,正是因为其中含有较多的药效成分。无论是食物还是药物,只要其中的药效成分多到一定水平,就有毒性。这就是毒理学的基本原则:剂量决定毒性。
食物在正常量的时候是安全的,但吃得足够多,其中的药效成分达到一定水平,就变成了药物。比如说,每天喝2两绿豆煮的汤属于正常食物;但喝3斤绿豆煮的水,就变成了药物,因为是正常浓度的15倍。
又比如说,烟酸和烟酰胺本来是一种B族维生素,正常每天吃十几毫克,但如果作为控制血脂的治疗药物,就是论几克来吃的,数量是膳食正常量的几十倍。这时候它就有明显的副作用了。即便是水,喝得足够多都会导致死亡,更不要说生茄子中还有茄碱这种毒素,就是土豆发芽时产生的毒素,生茄子吃的量大了之后,就和吃发芽土豆一样危险。所以说,只要是食疗就安全无毒的说法,并不能够成立。
误区三:什么人都可以用同样的食疗方子
很多自封的专家都喜欢冒充中医,大谈传统养生和食疗。其实,真正的中医都是要辨别体质之后才下药的,而且药物配伍也要非常仔细地调匀寒热,而绝不可能像“大师”们那样给所有的人都开一类方子。仅就这一点,已经足以判断他们不是有资质的中医。
从西医营养学角度来说,也是要辨别不同人的生理状况和营养状况,按照每个人的个体情况来安排食谱。有些人应少吃红肉,有些人则适宜多吃红肉。有些人适宜多吃燕麦,有些人则不适宜多吃。如果一个营养师给什么人都推荐同样的食谱,那只能说,他不是个合格的营养师。
误区四:慢性病可以用偏方治愈
按西医的说法,慢性病都是多因素疾病,而且终生无法治愈。这话显得很客观,但听起来不太爽,远远不如一个偏方搞定的说法那么让人心情愉快。所以,一旦听说什么药能够根治糖尿病,永远有人追捧,赶着去上当受骗,尽管内行一听就知道是骗子的话。
饮食的事情也一样。糖尿病也好,高血脂也好,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吃出来的,也的确可以用饮食的方法令其明显改善,不过这和偏方治病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些吃出来的病,比如糖尿病、脂肪肝等,毫无例外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长期营养失调的结果,怎么可能指望用一种食物十天八天就治好呢?要想解决问题,当然是要全面改变饮食习惯,平衡营养,增加运动,调整起居,消除病因。只要能坚持健康生活,这些“吃出来的病”自然会逐步改善。
问题是,如今人们的心态都很浮躁,总是梦想一种食物把什么都搞定。“大师”说了,只要吃了生茄子,天天吃几个猪蹄子也没问题。这话多顺耳多令人兴奋啊!相比之下,营养专家说,要控制油脂,控制肉类,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豆类———这些话显然听起来缺乏吸引力。
看看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减肥产品,只要说“不需要节食也不需要运动”,肯定会大受欢迎。但是,不管住嘴,也不迈开腿,减肥的成果能坚持吗?一辈子吃减肥药可能吗?这些简单道理,在商家富有诱惑力的忽悠之下,就被消费者完全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