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 中医治病 看伤寒学少阳病别只盯着胆

    中医在治疗疾病上,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中医的书籍也非常的多,很多都是有几千年的历史,相信懂中医的人都清楚《伤寒论》。同时,对于少阳病的治疗,中医也是非常占优势的,而中医认为,我们在治疗的时候不要就认为胆有问题。[详细]

    2016-09-28 10:39 分类:中医养生

  • 六经病欲解时 张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

    六经病欲解时张仲景创作《伤寒论》之大纲 编者按:在医学领域中,医圣张仲景创作的《伤寒论》备受医学家的追捧,被医学界尊为经典。张仲景伤寒论里说“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意思就是说外感自然界的“邪风之气”,人体才能得病。[详细]

    2016-09-28 11:16 分类:中医养生

  • 《伤寒论》中有关中药用法

    给药途径是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之一,服用方法得当,药物直达病所,常可显著提高药物疗效。《伤寒论》113方绝大多数为口服给药,如桂枝汤、麻黄汤等,但除此之外还有直肠给药与灌肠疗法。[详细]

    2016-09-28 11:10 分类:中医养生

  • 《伤寒论》三阴三阳位序体现经方发展史

    鲍艳举吕文良花宝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伤寒论》之六经,虽称之为病,其实质是证,是疾病症状的反应,是把症状用八纲分类所归纳的六种证候。[详细]

    2016-09-28 11:12 分类:中医养生

  •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一) 公元2世纪以前,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更由于当时传染病不断流行,据《后汉书》记载,在光武建成13-26年(公元37-50年)之间,曾有7次大疫,灵帝建宁4年到中平2年(公元17l一185年)之间,曾有5次大疫,因此也就促进了医学家们对疾病防治的认识,在从事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其中最具价值的要推医...[详细]

    2016-09-28 11:10 分类:中医养生

  • 白鱼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9

    □吴立明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白鱼为衣鱼科昆虫衣鱼的干燥全体。又名衣鱼、蠹鱼、壁鱼、书虫。药性咸温,有毒,归小肠、膀胱、肝经。有利尿、通淋、祛风、解毒功效,常用治淋病、小便不利、小儿惊痫、疮疖、目翳等。[详细]

    2016-09-28 11:12 分类:中医养生

  • 鼠妇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 8

    □吴立明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鼠妇为鼠妇科动物平甲虫的干燥全体,又名平甲虫、潮湿虫。药性酸凉,归肝经。有破血通经,利水通淋,解毒止痛功效。常用治久疟、疟母、经闭、癥瘕、小便不利、惊风撮口、口齿疼痛、鹅口诸疮等。[详细]

    2016-09-28 11:12 分类:中医养生

  • 水蛭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 2

    □吴立明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水蛭为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及柳叶蚂蟥的干燥体,俗称蚂蟥、马鳖。药性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癥功效,主治血瘀经闭,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心腹疼痛等。[详细]

    2016-09-28 11:12 分类:中医养生

  • 土鳖虫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 1

    □吴立明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编者按《伤寒杂病论》在其300余首方剂中用土鳖虫、水蛭、虻虫、蜣螂、蛴螬、蜘蛛、蜂窠、鼠妇、白鱼9味虫类药,散在于抵当汤、抵当丸、鳖甲煎丸、大黄虫丸、下瘀血汤、蜘蛛散、土瓜根散等7个方剂中,主要用治蓄血证,瘀血内闭的经闭、腹痛、癥积、疟母,寒气凝结肝脉之阴狐疝气等,以达破血逐瘀、活血通经止痛、消积化癥、破结通利除疝等多重治疗目的...[详细]

    2016-09-28 11:12 分类:中医养生

  • 蜘蛛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5

    □吴立明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蜘蛛为圆网蛛科大腹圆网蛛等的全虫。药性苦寒,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消肿、解毒功效。常用治狐疝偏坠、中风口歪、小儿慢惊、口噤、疳积、疔肿、瘰疬、疮痈等。[详细]

    2016-09-28 11:12 分类:中医养生

  • 蜣螂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4

    □吴立明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蜣螂为金龟子科昆虫蜣螂的干燥全虫,又名屎壳郎。药性咸寒,有毒。归胃、肝、大肠经。有破血逐瘀,攻毒通便,熄风定惊功效,常用治惊痫癫狂、大便秘结、淋病、癌症、肝脾肿大及前列腺增生等。[详细]

    2016-09-28 11:12 分类:中医养生

  • 虻虫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3

    □吴立明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虻虫为虻科昆虫复带虻的雌虫体,又名牛虻。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散积消癥功效,主治血瘀经闭、癥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等。[详细]

    2016-09-28 11:12 分类:中医养生

相关热评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