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识别障碍

2019-06-19 07:16 出处:网络 编辑:@养生网
性识别障碍的问题如今也是不算罕见,很多的青少年,或者是儿童都会出现这个问题,患儿就会鉴定的认为自己是异性,并且会去穿异性的衣服,甚至是会对自己的性别有非常消极的情绪,没有办法认同自己的性别,这对于他们

性识别障碍

性识别障碍的问题如今也是不算罕见,很多的青少年,或者是儿童都会出现这个问题,患儿就会鉴定的认为自己是异性,并且会去穿异性的衣服,甚至是会对自己的性别有非常消极的情绪,没有办法认同自己的性别,这对于他们日后的成长发育是非常不利,因此还是应该要多加关注和治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性识别障碍

当性别称呼和抚养方式混乱时,儿童会难以确定自己的性身份或性角色.可是,只要性别称呼和抚养方式明确,即使生殖器分化不良,一般也不会影响儿童的性身份识别.易性癖者通常在儿童期就存在性身份识别问题.但是大多数存在性身份冲突的儿童在成年后不会有性身份障碍.

儿童性身份障碍通常出现在2岁左右,患儿偏好异性服饰,坚称自己为异性,强烈且持久地渴望加入典型的异性游戏和活动,对自身性别存在消极情绪.例如,一个小女孩会坚信自己将长出阴茎,变成男孩;她会站着小便.小男孩可能会蹲坐着小便,希望除去阴茎和阴囊.绝大多数此类患儿在6~9岁时才被发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性识别障碍

诊断标准须符合如下条件:存在两种易性标志(渴望或坚称自己为另一性别),对自身性别的不适感或对自身性别角色的厌恶感.易性标志绝不仅仅是渴望成为异性从中获得人文益处.例如,一个男孩子说他想做女孩,这样他就可以像他的小妹妹一样受到特殊照顾

但这并不表示他有性身份障碍.要确诊性身份障碍需要有显著的痛苦或者在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的明显损害.如果个体仅仅热衷于异性装扮或其他异性活动,而没有反复发作的心理痛苦或功能损害,或者个体在躯体上具有两性症状(如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生殖器分化不良,雄激素失敏综合征),均不能诊断为性身份障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

性识别障碍

性角色行为遵从一系列传统的男性或女性习惯.比起男孩子的娘娘腔,西方文化更能包容年轻女孩的假小子行为(通常并不伴有性身份障碍).许多男孩扮作女孩或母亲的角色,包括穿戴姐妹或母亲的衣服.这种行为通常是正常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这种行为和伴随的希望表达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成为异性偏执.这时才应考虑诊断为儿童性身份障碍.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