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去寻找钓鱼点,有些人比较喜欢海钓,因为在神秘莫测的海里垂钓,成功的钓到鱼是很有成就感的。那么海钓要用什么鱼饵?海钓注意事项有哪些?文中将会为大家带来简单解答。
南极虾是使用频率最多的钓饵。但使用频率高并非因为南极虾具有什么特效,而仅仅是因为我们使用的诱饵经常采用南极虾砖,在现场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从化开的虾砖中挑选出个大饱满的南极虾直接当钓饵使用,而不必再费心思重新准备钓饵。另外,诱、钓饵材质相同以及南极虾轻飘的特性也为使用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在具体挂钩方法上,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钩法:
1、腹钩法。掐掉南极虾的尾翼,从尾部入钩上穿直至头部,钩尖藏于虾体内,虾身随鱼钩弧度自然蜷曲,虾背在外虾脚藏于蜷曲的虾体腹部。
这里要说明一下掐掉南极虾尾翼的作用:假如不掐掉南极虾尾翼,尾翼在潮水冲击下产生的扰流就会使南极虾不停地旋转,而野生鱼平时是看不到跳芭蕾状态的食物的,它们自然就会对这种饵产生戒心。因此,从钓饵稳定方面以及便于入钩方面考虑,南极虾(也包括其它小虾)在使用时必须摘掉尾翼。
腹钩法是平日采用最多的一种钩法,优点是钓饵形状自然,容易入口;缺点是在流速快的场合容易旋转摇摆。
2、背钩法。南极虾掐掉尾翼从后部入钩上穿至头部,钩尖仍藏于虾体内。同“腹钩法”不同的是,“背钩法”是将虾背置于鱼钩内弯而使虾脚外张。
背钩法的优点是外张的虾脚张牙舞爪使虾体变得比较夸张另类,在对象鱼只吃诱饵不吃钓饵时,采用这种反常挂法有时会歪打正着。另外在小杂鱼多的时候,外张的虾脚可以先应付小杂鱼的啃咬,比较有利于使虾身得以完整保留;其缺点是在水流里更容易旋转摇摆。
3、直钩法。大部分挂钩方式同“腹钩法”或“背钩法”相同,所不同地是鱼钩的钩尖不藏在鱼体内,而是从虾身上相当于钩把长度的位置穿出,使钩尖外露、虾身同钩把呈一条线保持顺直。
直钩法的优点是由于虾身顺直,可以有效降低水流造成的钓饵旋转摇摆,有利于稳定钓饵,虾的形状也比较自然;缺点是外露的钩尖在钓滑口鱼时可能会造成吞入障碍。因此,这种钩法适合用在流速快的环境但不适合在无风缓流场合用。
4、掐头去尾法。将南极虾的头、尾都掐掉,然后从尾部入钩向前穿或者从掐掉头的脖子处入钩向后穿,钩尖藏在虾身中。
由于南极虾的头壳内会储存一些空气,因此,采取掐头去尾法的优点是钓饵下沉时迅速、稳定,在潮流中摆动小,入口比较顺畅,适合对付活性低、不愿意开口的鱼;缺点是掐头去尾的南极虾目标较小,更不容易引起鱼的注意。因此,采用这种挂法时更要注重拖摆操控以使钓饵活泛,使鱼能够及时发现钓饵。
5、多虾挂法。采用腹部出钩的直挂法穿上一只虾后,取第二只虾从腹部入钩向尾部穿,钩尖藏于第二只虾体内,挂好后的形状像头对头、脚对脚的亲密小两口。
也可以采用直挂法从第一只虾的背部出钩,然后取第二只虾从背部入钩向尾部穿,挂好的形状是背对背的状态。
另外,还可以在这两只虾中间穿第三、第四只虾,一切看使用要求而定。
同掐头去尾法理念正好相反,多虾挂法的优势在于钓饵非常大,目标非常明显,也比较符合大鱼吃大饵的常理。另外,在小鱼多的时候,钩子上较多的饵可以保证钓饵短时间内不被小鱼吃光;但其缺点是下沉速度慢,大饵更容易受到小鱼攻击,在潮流中的摆动更严重,不利于钓饵稳定,特别是背对背挂法比面对面挂法的稳定度更差。
分为蜜制虾仁和鲜虾仁,也是钓友使用较多的钓饵。特别是蜜制虾仁具有耐钩、不易变质、目标较大、耐杂鱼啃咬的优点,为很多钓友所喜爱。
不管是新鲜虾仁还是蜜制虾仁,在挂法上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采取从一端入钩上穿、钩尖藏于鱼体内的普通挂法即可。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蜜制虾仁的制作:将新鲜的五到十公分长的海虾在冰箱稍微速冻后取出就能够很方便地去头剥壳,剥壳后的虾仁立即用食盐搅拌后放置两个小时,然后倒掉被食盐从虾仁中腌渍出的水分并摆在报纸上稍微风干半个小时,然后加入大量白糖或者蜂蜜浸泡,最后将浸泡好的虾仁按照每次钓鱼的使用量分袋放在冰箱里随用随取。制作时还可以加入味精、氨基酸、蟹酱等添加剂增加虾仁的诱鱼效果。
在很多情况下,新鲜的本地小虾在垂钓效果上并不输给南极虾,特别是盗饵杂鱼多的时候,新鲜的本地海虾壳体比较硬,能有效抵御小杂鱼的啄咬。另外,新鲜小虾比重一般都大于南极虾,因此在追求钓饵稳定性的场合具有优势。当然,本地虾也有自身的劣势,比如在追求钓饵轻飘效果上不如南极虾,当鱼非常精口不愿意吃饵时,本地虾入口性不好,特别是在垂钓梭鱼、鲻鱼等特定鱼时,虾壳比较硬的本地小虾它们根本就不咬。
本地小虾在挂钩方法上也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参照南极虾的几种钩法挂钩就可以。
海蚯蚓类虫饵在我国常见的包括青虫、红虫、岩虫、管虫等种类,因其腥味重且富含鱼类所需的各种氨基酸,一直以来深受垂钓者喜爱,也是浮游矶钓的主要钓饵,用来垂钓各种海鱼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在海蚯蚓的挂钩方法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分段挂法。使用比较长的海蚯蚓时,可以从海蚯蚓的一端入钩穿满整个钩子,超过钩长的部分掐掉,钩尖内藏不外露。
采用此种挂法时,鱼在吞食时比较方便,入口后也容易中钩,对抵御小杂鱼盗饵有优势,但钓饵活性不足。
2、整条挂法。将整条海蚯蚓从头部或者尾部入钩穿满鱼钩,剩余部分自然留在钩外,钩尖内藏不外露。
采用此种挂法时,没有穿在钩上的海蚯蚓剩余部分会继续扭曲挣扎或随水流晃动,有比较好的诱鱼效果,但由于饵体比较大,容易发生鱼咬钩时只咬中钩外部分而导致不中钩的现象。
3、多条挂法。将数条海蚯蚓都从头部横向入钩穿挂在钩底,所有穿在钩上的海蚯蚓身体都可以自然扭动或随潮水晃动。
采用此种挂法目标明显,诱引效果好,但入口性更差,扬竿过早很容易导致空竿现象。
至于其它一些钓饵的使用方法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总之,钓饵的种类以及不同使用方法应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做正确取舍,钓友们千万不要对任何钓饵过于迷信,万能强效饵是不存在的,适合当时钓场环境的钓饵就是最好的。因此,在出钓时建议多带几种钓饵,在鱼不咬钩时可以轮换试用,有时候在试用过各种钓饵都不好用时,顺手在礁石上抓一只海蟑螂或者小螃蟹挂在钩上说不定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饵粉购买之前,还得具体思考两个关键问题:比重与黏度。
比重关系到诱饵在水中下沉的速度,黏度会影响它在水中扩散的速度,而这两者还共同决定了扩散的深度与范围,所以这两者正是制造标点、维持钓棚深度、诱集鱼只、区别外道等的最主要手段。
一般而言,此二者跟下竿环境有以下关系:
①通常比重小、黏度低的诱饵粉沉降速度慢、深度浅,扩散速度快、范围广,这就是多属矶际至近场之用。
②比重大、黏度低的则下沉与扩散速度均较快,但下沉深度和扩散范围不见得会很大,原因是离子键相互凝聚力不高,虽然个别重量勾搭,下沉趋势快,但快速化散却令每一个颗粒都容易受到海水的冲刷,故这种诱饵粉适合于浪不太大、水流稍快的中深场钓点,通常这也作为矶际到近场之间使用。
③比重小而黏度高的饵粉,下沉速度和扩散速度都不会很快,同时深度、范围亦不会很大。这是因为黏度高低左右了一坨诱饵被冲散的速度,而比重大小是其在水流中能否顺利下沉的根本条件。也就是说,黏度越低越难以承受冲刷,越高则越能在浪里撑得久些而不散光;比重越大则越能穿过水流而迅速下沉,反之则容易在表层被水流冲走。所以这种比重小、黏度高的可拿到浪较大、流稍缓的中深场去使用,并可视鱼种用到矶际、近场或远处标点。
④比重、黏度均大的诱饵,其特点是下沉速度快、深度深、扩散速度慢、范围小,特别适合用于本流、浪大、深长、远处标点或钓底层活动的鱼只。
决定好使用哪种诱饵粉后,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调配、拌合。这方面有以下几个重点需要顾及:
(1)到水边看情况配诱饵。绝大部分钓客都习惯于在出钓当天,到钓具店买好诱饵粉和虾子后,就顺便加以混合调好,然后再提着诱饵袋前往钓场。这样做固然有方便、快速的好处,但除非你对要去的钓场烂熟于心,否则又怎能确定这一袋诱饵正符合当天所需?
比较合理的做法是,预先估计当天的潮汐、风浪、目标鱼种,准备两三种不同比重、黏度和材质、味道、添加物且可能最适用的饵粉,并事先要求店家拿出足量的南极虾退冰到半解冻状态,一起带到钓场。到钓场后看情况再决定用哪一包饵粉跟虾子搭配。
(2)南极虾要不要切碎。钓具店里出售的南极虾都是冷冻成块状的,使用前如果没有让它溶解个七八分,就得要动用蛮力才能加以打散,因此很多店家会准备大铁锤、刨冰机之类重装备,好让钓者快速粉碎虾砖。
是把南极虾打碎好呢?还是尽量保持虾体的完整比较好?这个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原则上(注意,不是绝对)全虾入水后目标比较明显,但容易将鱼喂饱;切段的虾更能与饵粉互相融合,但自体消化较快速,而且也不保证不把鱼喂饱;绞碎的虾汁容易被粉饵吸收,但在水中几乎没有固态物。究竟如何处理,请大家自己斟酌。
加水量问题。给诱饵粉加水量的多少对其性质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譬如一包下沉速度快不容易散开的粉,被加入过多的水,调成汤汁状时,其下沉速率必将减缓,扩散范围也必然增加。
所以,除非你十分精通、非常有把握,否则不带应视钓场情况选择粉类,并且要慢慢添加水量,逐步配制出当天最佳的诱饵。切忌一股脑就倒进两三桶水,发觉太稀后又不得不补半包饵粉,结果却使虾跟粉跟水的比例完全失调。
不是调好了诱饵,然后把它跟钓饵一起丢进海里就可以钓鱼了。要是这么简单的话,海里的鱼早就被掉光了!所以诱饵不但要跟钓饵同时使用,两者必须有良好的配套措施。
手机的防水,最基本的船家的电话,同伴的电话,还有就是110大家不会忘记吧?!发基本的求救信号也应该了解,最好装备求救闪电。夜晚在海岛礁石上钓鱼一定得两人作伴。在看到的视线上一起作钓。出钓前检查头灯,最好再带上一备用头灯.特别注意别让鱼钩钩伤鱼线划伤自己跟钓友。特别是铁板钓跟路亚钓,船钓。因为你的深度钩伤,全船钓友要结束钓程。请记住:出钓不是个人是一个团队,充分的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要有随时中止出发的决心;海钓进行途中天气转变,要懂的及时撤退,海边陆矶也要注意海水情况,去年就发生过左右上涨的海水从陆矶后边包抄过来,并且遇上较大的风浪,对垂钓者造成很大威胁,一定要沉着冷静,撤退到安全地带,(那次救援记得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无论是船钓、矶钓,从出海开始就一定要穿好救生衣,以防不测。去海上钓鱼的时候,存在着落水的危险,有的人认为自己水性好,就大意了。其实不然,海浪、旋涡、礁石,包括突变的坏天气,随时存在着很大的不可预知。就象突发的大浪(比较形象的称呼为疯狗浪)、疯狗浪”是一种长波浪,它是由各种不同方向的小波浪汇集而成,遇到礁石或是岸壁即突然强力撞袭而卷起猛浪,它也可能是由许多碎浪组合而成一条较长的波浪,遇到V形海岸即有极大的冲击力。三是该海浪的生成起因于风的送刮,持续的东北季风吹刮与同类风速共振的波浪,往往生成巨大的涌浪,这层巨大的厚水块到达岸边后,将作用力倾泻于海滨某一海角,崩注的浪块就是“疯狗浪”。四是专家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是,移动性的小风暴,或不同波长、方向的波浪相位特异叠加所造成的。
如何防范疯狗浪危险地点:
海床坡度很大的地方,也就是说离岸不远,水深马上变得很深。这种海床,会使得碎波位置非常接近岸边,因此碎波水墙会很容易冲上岸上。这些地方大致包含下列所在:突出海岸的礁石。.直立壁上近海面的平台或海堤.防波堤,尤其是灯塔附近的防波堤。危险季节:冬季季风强烈吹袭的时候,风强浪大,海边自然波涛汹涌,此时不宜到海岸地带钓鱼或戏水。通常在台湾冬季,黄海或东海已有冷峰产生时,后续的东北季风非常强劲,所产生的海浪,会直接侵袭海岸,可能产生「第一类型疯狗浪」.夏季台风季节:(1)台湾本岛已进入台风暴风圈,也就是说气象局已发布海上及陆上台风警报,人们应该避免进入海岸地带,可以防止「第一类型疯狗浪」的产生。(2)海上虽有台风尚离甚远(如台风在菲律宾东方海面或在南海)。
在矶钓的时候,一定要穿上矶钓专用钉子鞋(防滑)。救生衣和钉鞋是矶钓必须的装备。甚至是稍微的脚下打滑,都可能给海钓者带来伤害。首先要保护自己,清醒的头脑,沉着冷静,闭开岩石的撞击和割伤,万一掉进水里,首先尽量向大海深处游去,以免被浪打入礁石,招呼同伴,然后就是求救和自救的问题了。海浪礁石的情况,一定要观察清楚,根据情况同伴是否要为落水者提供进一步的助浮物,比如我们海钓时带的冰箱,联系船家和请求救援。
不可单独行动,如果有意外事件,不管是不是同行,必要时一定互相帮助,特别是夜钓。钓友们要有海上求生救援和一定的户外知识,但不是舍己救人。上礁,上岛要带足水跟户外打火机,压缩饼干,维C片,头胞药品是用来消毒雨水用的。消毒后的雨水喝起来更加的安全。困海岛上7天以上,你就知道充足的应急准备是多么有用。
个别海岛上是有毒虫。蛇。要穿越海岛特别要小心。特别是夜晚。对毒物、毒鱼类的了解也是必须的。做好防护礁石、灌木里的蛇、野蜂等的伤害;小心毒鱼刺伤,海里不认识的东西绝对不要碰.也要别大意给普通鱼刺伤,特别是大鱼从手上掉落时的深度刺伤,特别容易引起感染。刺伤得清毒。出现发热。得马上去医院。还有渔民对付鱼刺刺伤方法是对伤口尿尿。岛主本人经历这土方法后,觉得是可行的,全世界的渔民都用尿应对鱼毒。国内多次出现鱼刺伤引起的致病嗜水气单胞菌,致病力很强,短时间就能造成多脏器的功能衰竭。引起截肢这样的伤忘事件。
除此,出钓时还要带上一些胶布、创可贴、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 风油精,头胞。以便在不慎碰伤、被蚊虫叮咬或中暑鱼钩刺伤等时急用。对高血压及心血管病患者,更要把药物准备放在穿生衣头里,因为钓鱼现场是不会有太好的医疗条件的,只有自己备用。注意外礁上的贝売,不能多吃,少吃多餐。要不有钓友鱼还没钓就到处找纸巾。拉肚子到全身没力。请问怎么钓鱼,对陌生鱼不直接用手捉。不能吃任何不知名不懂的怪鱼,海洋生物。
出钓前,做好防晒。防雨。防雷准备。诸如:长时间受太阳曝晒,易患日射病 穿上防晒服擦上防晒霜问题就解决了。水反射光强刺眼,易患雪盲症,戴上茶色或变色眼镜能预防。出岛一定要带上雨衣,防雨又防寒,如果您正冒雨在船上垂钓,闪电来前就应把船迅速靠岸,避免与裸露的金属接触,招来雷击。在空旷的地带,要蜷缩身体以缩小暴露面,若有多人结伴而来,雷闪时要分散开来,以减少危险。在雷闪时不要打电话,耐心等待雷闪过后,再去提钩或甩竿。不要停留在高处,比如山顶、山脊或楼顶等地方,也不宜在空旷的地方如操场、广场等地方停留,不要在大岩石下、山洞口避雷雨;不宜停留在大树下,雷雨天减少佩戴金属饰品,注意不要高举你的雨伞和鱼杆等物品避免增加有效高度成为“尖端”而遭雷击。在户外,当你看到闪电后3——5秒就听到雷声,说明你接近危险区;如果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此时应该立即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还有岛主听说,不做坏事是不会被雷击的。
渡礁的重点,上下礁石皆必须要敏捷不可犹疑,最忌讳一脚在船头一脚在礁石上。简单说当船只即将到达礁石边时,即使风平浪静,动态中的船也会引起波浪而令到船头上下摇动,而摇动情况有时更达2-3m, 因此上下礁石时务必配合船只摇动的节奏,在适当时瞬间上下礁石。
即使船只完全紧贴礁石,也绝不可以漫条斯理,犹疑不决地(前后脚)地上下礁石。因为浪涌情况,船只随时会上下摇动,万一踏出单脚之时,一脚在礁石,另一只脚却在船头,船一上下摇动的话,就会因此令人落入海里。因为如此情况而受伤或失足下海多不胜数。
现在大部份的渡礁快艇差不多都没有在船头位置加上扶手,上下船亦十分不方便。所以钓友必须谨记渡礁和上下车完全不同,如果有犹疑千万不可大意上下船。
最合适的一刻:
在海浪影响下,船是呈上下的活动,在最高位之时,船头会有一刻呈静止状态,可以称为(最高点)。渡礁的要点在最高点之前一刻行动。不论上下船皆须要选择这一刻行动。此外千万不可在到达最高点后才行动。因为若在最高点行动的话,时间配合太慢而船头开始下降,就容易因此跌落,这是十分危险的。
在未习惯之前,的确很难掌握正确时间,不过无论海面如何平静,也不可忘了此项基本要诀。一旦错过适当时机,必须等待下一个(最高点)之前再采取行动,才可确保安全。
再者当船头上下移动至最低位时,也是呈一刻静止的,但是绝不应选择这一刻上落船。因为去到最低位时,船头会立刻移升,选择这一刻上下礁,极有可能将人夹在船头和礁石之间,十分危险。
当跳上礁后,绝对不可原地不动。因为只要浪涌再上之时,船头会再次移升?可能有机会向前移升时直接撞向礁上的人。因此从船头上礁后务必向高位走动,然后再面对海岸。
行李传递:
背负或手提行李上礁是相当危险的,所以在上下礁前,应该将行李先打点好再交由同伴。首先由一个人先空手上下礁,再由同伴传递。
在传送行李时,有时要用(投递)方式,所以在时间和节奏上要配合,彼此间也可以在投递时出声以作配合。一旦有所差错,少则将行李丢到海里,严重时甚至将礁上的同伴拖拉至海中的情况亦有听闻。
所有行李传递完毕后,再依次序一一上礁,而礁上的行李也要搬运到礁石上的高处,当然每一位也有责任点算好自己的行李和协肋其它人搬运。
渡礁时,钓人的顺序是,最有经验的人留在船上到最后,在船中指示和帮助。第一位上礁的是第二最有经验的,主要工作是传递行李和确保每个人渡礁时安全。而初学者则应在中间次序上下礁,以听从两方面的指示。
当同伴和行李都上岸后,最有经验的人必须确定有否遗忘任何东西(包括回程时间和转位等细节),有必要时在船头指示,再行上礁。
回程时一切行动次序与上礁时相同,同样地,最有经验一位待在岸上打点好一切,最后才下船。
渡礁时不论任如情况,皆必须依基本原则进行,绝对不可以勉强,只要心存犹疑的话,绝对不能采取行动。